精彩小说尽在新达文学!手机版

新达文学 > 言情小说 > 粮掌柜价格

粮掌柜价格

郑佳鱼 著

言情小说连载

《粮掌柜价格》火爆上线啦!这本书耐看情感真作者“郑佳鱼”的原创精品陆承渊周敬堂主人精彩内容选节:民国三十重庆的天总是蒙着一层像是被战火熏染连风里都带着焦躁的气我(苏晚卿)站在“苏记粮店”的柜台指尖划过账本上密密麻麻的数眉头越皱越“晚卿掌这是今早的粮价行”账房老陈推门进手里拿着一张揉得发皱的纸声音里满是忧“周敬堂的‘敬记粮行’又涨每石米己经卖到五十元”五十我心里咯噔一上个月这个价格还能买两石如今却只够买一涨得比重庆的秋...

主角:陆承渊,周敬堂   更新:2025-10-04 21:04:19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民国三十年,秋。

重庆的天总是蒙着一层灰,像是被战火熏染过,连风里都带着焦躁的气息。

我(苏晚卿)站在“苏记粮店”的柜台后,指尖划过账本上密密麻麻的数字,眉头越皱越紧。

“晚卿掌柜,这是今早的粮价行情。”

账房老陈推门进来,手里拿着一张揉得发皱的纸条,声音里满是忧虑,“周敬堂的‘敬记粮行’又涨了,每石米己经卖到五十元了。”

五十元。

我心里咯噔一下,上个月这个价格还能买两石米,如今却只够买一石,涨得比重庆的秋雨还急。

可粮店外,早己排起了长队,百姓们攥着皱巴巴的钱票,眼神里满是期盼,有些人甚至凌晨就来排队,只为能买上一口救命的粮食。

“苏掌柜,我们还按三十元卖吗?”

伙计阿福探进头来,手里的粮勺还沾着米粒,“敬记那边的人都在说,咱们这是故意搅乱市场,周会长说不定要来找麻烦。”

我放下账本,走到店门口。

秋风吹起我的素色布裙,看着队伍里熟悉的面孔——隔壁卖针线的王婶,拉黄包车的李叔,还有抱着孩子的张嫂,他们都是苏记的老主顾,也是战乱中最普通的百姓。

父亲在世时,常说“粮店是良心生意,不能赚国难财”,如今他虽不在了,这句话却刻在我心里。

“按原价卖。”

我转过身,语气坚定,“告诉大家,苏记的粮,只要还有库存,就绝不涨价。”

阿福点点头,转身去招呼百姓。

老陈却拉住我,压低声音:“晚卿,咱们库存只剩三石米了,顶多够卖今天。

周敬堂早就卡住了上游的粮源,重庆周边的粮农都不敢给咱们供货,再这么下去,咱们连店都开不下去了。”

我何尝不知道库存紧张。

这几日,我夜夜对着粮价记录分析,父亲留下的那本《粮价波动手记》被我翻得卷了边。

手记里说,粮价涨跌自有规律,战乱时若出现“三日连涨,涨幅超两成”,往往是粮商囤积居奇,后续还会有一波疯涨。

而现在,重庆的粮价己经连涨了西天,涨幅更是超过了三成。

“老陈,你别慌。”

我从抽屉里拿出一张地图,上面用红笔圈出了几个村落,“我预判,明天粮价还会涨,而且涨幅可能更大。

今晚我带着阿福去清溪村,那里有我父亲认识的种粮大户王伯,说不定能收到粮食。”

清溪村在重庆城外三十里,山路难走,夜里还有溃兵和土匪出没,老陈一听就急了:“这太危险了!

要不去,我去吧?”

“不行,王伯只认我父亲的信物,我必须去。”

我从首饰盒里拿出一块刻着“苏”字的玉佩,这是父亲生前常带的,“你留在店里,稳住百姓,我连夜赶去,争取明天一早把粮食运回来。”

老陈还想劝,可看着我坚定的眼神,终究还是点了点头:“那你们路上一定要小心,我让阿福多带些现银,再备些干粮和水。”

傍晚时分,我和阿福装了满满两箱现银,坐上了粮店的旧马车。

车轮碾过石板路,发出咯吱咯吱的声响,像是在诉说着乱世的艰难。

重庆城渐渐被抛在身后,路边的房屋大多残破不堪,偶尔能看到逃难的百姓,背着简单的行囊,漫无目的地走着。

“掌柜的,你说王伯会愿意给咱们粮食吗?”

阿福赶着马车,声音有些发颤,“我听说,周敬堂的人己经去过清溪村,给粮农的价格很高,还威胁说要是给其他粮店供货,就砸了他们的粮囤。”

我握着手里的玉佩,心里也有些没底,但还是安慰道:“王伯是个实在人,当年我父亲帮过他,他不会见死不救。

而且咱们给的价格合理,不赚黑心钱,他应该会明白。”

马车走了两个多小时,天彻底黑了下来。

山路越来越难走,车轮时常陷进泥里,阿福只能下来推车,额头上满是汗水。

就在这时,远处突然传来几声枪响,紧接着,几个穿着破军装的溃兵从树林里冲了出来,手里拿着枪,对着我们大喊:“站住!

把车上的东西交出来!”

阿福吓得脸色惨白,连忙把马车停下。

我握紧了藏在袖中的剪刀,心里快速盘算着——这些溃兵只是为了抢钱抢粮,硬拼肯定不行,只能想办法周旋。

“几位军爷,我们只是小粮店的,去村里收粮给百姓吃,没什么值钱的东西。”

我尽量让自己的声音平静下来,“要是军爷不嫌弃,这里有几块大洋,你们拿着买点吃的,粮食我们还得留给城里的百姓。”

可溃兵根本不听,举着枪就要上车抢。

就在这时,一阵马蹄声从远处传来,伴随着清脆的口令:“住手!

你们是哪个部队的?

竟敢在官道上抢劫!”

我抬头一看,只见一队士兵骑着马赶来,为首的军官穿着笔挺的军装,肩上扛着少校军衔,面容冷峻,眼神锐利,像是一把出鞘的剑。

溃兵们看到士兵,顿时慌了,转身就要跑,却被士兵们围了起来,很快就被制服。

“多谢长官相救。”

我连忙走上前,对着军官鞠躬道谢。

军官翻身下马,走到我面前,目光落在马车上的粮袋上,又看了看我手里的玉佩,眉头微蹙:“你们是城里的粮商?

要去清溪村收粮?”

“我是苏记粮店的掌柜苏晚卿,去清溪村收粮,是为了平价卖给城里的百姓。”

我如实回答,心里有些好奇——这位军官怎么知道清溪村?

军官点点头,语气缓和了些:“乱世路途凶险,尤其是夜里,溃兵和土匪很多。

清溪村我知道,你去收粮可以,但要注意安全。”

他顿了顿,又说:“城西官道最近岗哨多,比较安全,下次运粮可以走那边,我会让人多留意。”

“多谢长官提醒,不知长官贵姓?

日后也好报答。”

我问道。

“陆承渊。”

军官说完,翻身上马,对士兵们下令:“把这些溃兵押回去,我们继续巡逻。”

看着陆承渊带着士兵离开的背影,我心里泛起一丝暖意。

在这乱世之中,能遇到这样心怀百姓的军官,实属不易。

阿福也松了口气:“掌柜的,幸好遇到了陆长官,不然咱们今天就麻烦了。”

“是啊,快赶路吧,争取早点到清溪村。”

我说道。

马车重新启动,夜里的山路依旧难走,但想到陆承渊的提醒,想到城里百姓的期盼,我心里却多了几分底气。

凌晨时分,我们终于到了清溪村,找到了王伯家。

王伯看到我手里的玉佩,又听我说了来意,当即就答应了:“晚卿,你父亲是个好人,当年要不是他,我们村早就饿死了。

我这里有五十石稻谷,按每石二十元的价格给你,明天一早就帮你装车。”

五十石!

我激动得差点哭出来,有了这些粮食,苏记就能再撑一段时间,百姓们也能吃上平价粮了。

第二天一早,粮食装好车,我和阿福谢过王伯,赶着马车往重庆城赶。

刚到城门口,就看到公告栏前围满了人,走近一看,上面写着——敬记粮行今日米价,每石五十五元。

周围的百姓纷纷叹气,有人甚至哭了起来:“这日子没法过了,五十多元一石米,我们哪买得起啊!”

我看着百姓们绝望的眼神,心里更坚定了——一定要把粮食平安运到粮店,让大家都能吃上饱饭。

马车穿过人群,朝着苏记粮店驶去,阳光透过云层,洒在马车上的粮袋上,像是给乱世中的百姓,带来了一丝希望。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小编推荐

最新小说

最新资讯

标签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