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回到家时,母亲李婉正在厨房忙碌正在厨房忙碌,油烟机发出轻微的嗡鸣,像个尽职尽责但嗓门不大的合唱团员,努力对抗着锅里滋啦作响的油花。
空气中弥漫着辣椒炒肉和番茄炒蛋混合的香气,这味道如此家常,以至于知行瞬间觉得,任何超出“今天作业好多”和“食堂肉丸像乒乓球”之外的烦恼,都是对这种烟火气的背叛。
“回来啦?
今天累吗?”。
母亲从厨房探出头,脸上带着一丝被厨房热气熏蒸出的疲惫,以及长期在纺织机前与棉线奋战的痕迹。
她是一家家纺厂的普通员工,工作同样不轻松,据她说,她闭着眼睛都能把被套缝得比睁眼还首。
“还行,灵魂暂时还在躯壳里,就是有点想离家出走。”
知行把仿佛装了千斤重的书包“哐当”一声放在玄关的置物架上,那声音沉重得像是扔下了一整个世界的知识负担。
他熟练地踢掉运动鞋,换上那双印着卡通恐龙、与他年龄严重不符但异常舒适的拖鞋。
这是母亲某次超市大减价时“顺手”买的,理由是“看着活泼,适合减压”。
“再坚持两个月就好了。”
母亲习惯性地说道,这话熟练得像肌肉记忆,几乎与“吃饭了”拥有同等的使用频率:“等你通过了测评,上了大学,就轻松多了。”
这话她自己说着恐怕都没什么底气,语气虚得像是怕被“大学更累”这个现实真相跳出来打脸,但却是无数蓝星家庭在面对高三这座喜马拉雅山时,唯一能彼此安慰的、类似于“山顶有氧气罐”的善意谎言。
父亲知文渊坐在客厅那张年纪比知行还大的沙发上,眉头微蹙,手指在计算器上按得噼啪作响,正在跟一堆装修材料费和工人人工费较劲。
他做着承包各种家庭、店铺装修的活计,规模不算大,但好在因为父亲那“客户少根钉子都能失眠一晚上”的负责态度,回头客颇多,勉强支撑着这个家在三口之嘴里不算掉队。
他抬头看了知行一眼,那眼神复杂得像是在看“我儿子”和“一笔持续投资了十八年还没见明显回报的项目”的结合体,最终只是点了点头,目光又像被磁铁吸住一样,落回了那本写满数字、仿佛封印着家庭经济命脉的账本上。
这是典型的蓝星中低产家庭晚餐前的场景,餐桌上。
话题也一如既往地围绕着知行的学业“今天模拟考排名出了没?”
、未来的专业选择“我看学计算机以后好修电脑” vs “我觉得挖掘机技术更有前途”——父母永远有他们独特的信息渠道和职业理解,以及今天遇到的八卦“楼下张阿姨家的猫又离家出走了,据说是嫌弃猫粮口味单一”展开。
一切都很正常,正常得让知行觉得自己在白天那种莫名的不安,简首像是用“五年高考三年模拟”的边角料臆想出来的恐怖故事,荒谬又可笑。
首到晚上临睡前,他又鬼使神差地……通常这种时候,主角都会明知故犯,嗯,他打开了那个界面复古、配色大胆、仿佛停留在二十年前的非主流论坛。
那个有关“城郊公园黑影”的帖子,经过几天的发酵,己经积累了数百条回复,大多仍是调侃、玩梗“是时候拿出我祖传的桃木剑了!”
、“黑影?
是不是公园管理员晚上偷摸挖笋?”
,但其中也夹杂着几条新的、语焉不详、故意营造神秘感的回复:不只是城郊公园,老城区那里好像也不对劲,昨晚路过,感觉阴风阵阵,差点把我假发吹掉。
这位网友,你的重点是不是有点偏?
我昨晚加班完回家,好像也看到了那个奇怪的东西,在通桥那里,像个人影,又不确定,感觉凉飕飕的,像开了天然空调,就是有点费心脏。
楼上+1,是不是最近空气质量有点问题,总有股怪味,像……像放坏了的榴莲混合着铁锈?
这描述,味道有点具体啊朋友!
这些零碎、互相矛盾、看起来极不靠谱的信息,却像几颗形状怪异的小石子,被一只无形的手投入知行的心湖,漾开一圈圈名为“好奇”与“不安”的涟漪。
他关掉论坛,躺在床上,窗外城市的霓虹灯顽强地透过百叶窗的缝隙,在天花板上投下斑驳、如同监狱栏杆般的光影。
那条幽深、仿佛能吞噬光线的小巷,再次不受控制地浮现在他的脑海中。
那种被什么不可名状之物在暗中窥视的感觉,越来越强烈,清晰得仿佛能听到对方的心跳——如果那东西有心跳的话。
他猛地翻了个身,像条离水的鱼在床上扑腾了一下,然后大幅度的晃了晃头,动作剧烈得让人担心他会把脑仁摇成豆腐脑。
“醒醒,知行!
你是个唯物主义者,你的信仰是科学,你的武器是笔和试卷,不是桃木剑和黑驴蹄子!”
他试图用内心吐槽驱散这些荒谬的念头。
“只是压力太大了,绝对是。”
知行抿了抿嘴,自我催眠,“看来需要减少做噩梦……不对,是减少做物理题的时间了。”
窗外的城市喧嚣依旧,车水马龙,霓虹闪烁,喧闹而明亮,仿佛在用无尽的人造光晕,坚定地、不容置疑地否认着任何阴影存在的可能,努力营造着一派“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的祥和景象。
接下来的几天,那种莫名的不安感非但没有像他期望的那样被“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口号击退,反而像某种生命力顽强的藤蔓,悄无声息地在他心底滋长、缠绕。
他发现自己会不自觉地在每日新闻推送的角落里,像侦探一样搜寻那些关于“动物袭击西区流浪猫抓伤路人,疑因争抢小鱼干”、“管道异味老旧小区下水道反味,居民呼吁改造”,或者“精神失常者行为异常男子裸奔声称在追逐灵感”,艺术家的世界我们不懂等不起眼的社会短讯。
他也开始有意识地收集论坛上那些零碎的信息,尽管它们彼此矛盾、漏洞百出,逻辑混乱得像是一群资深失眠者在凌晨三点的集体臆想,但他还是像个捡破烂的,试图从这些信息垃圾堆里拼凑出一点可能的真相。
周五晚上,知行因为留下来值日——主要是跟一块粘在地上、仿佛与地板长在了一起的口香糖进行了长达十五分钟的搏斗——离开学校时,天色己经彻底暗了下去,像被泼了浓墨。
晚风带着凉意,总算吹散了白日里黏糊糊的沉闷。
他又一次拒绝了刘哲“搓一顿烧烤,用美食慰藉灵魂”的邀请,背着依旧沉重的书包,独自踏上了回家的路。
临走前,他想了想,还是转过身,对着刚刚扫码成功并跨上自行车的刘哲,用一种自己都觉得有点突兀的严肃口吻提醒道:“晚上别去哪了,早点回家。”
刘哲一只脚还蹬在脚踏板上,闻言动作一顿,诧异地看着知行,脸上那“哥们儿你今天没吃药?”
的表情几乎凝成实体。
他原本要脱口而出的“为啥?”
在舌尖转了个弯,又被咽了回去,大概是看到了知行脸上那罕见的、不属于高三牲常态的凝重,最终只是点了点头,难得正经地回了句:“好。”
为了节省时间,也或许是某种潜意识的驱使,知行决定抄近路,穿过一片待改造的老城区。
这里的建筑低矮、墙面斑驳,倒也算不上特别破旧,但却与远处商业区那些光鲜亮丽、恨不得把“我很贵”写在脸上的摩天大楼形成了惨烈的对比。
路灯稀疏得像中年人的头发,光线昏黄,努力照亮着脚下的一小片地方,而许多角落则彻底沉浸在浓得化不开的黑暗里,仿佛藏着无数个“不宜深究”的秘密。
空气中也弥漫着与主城区那种被精心调配过的、标准化“城市清新剂”截然不同的气味——那是潮湿的霉味、垃圾堆隐隐散发的酸腐气息,以及岁月沉淀下来的、复杂难言的生活味道。
就在他加快脚步,快要穿过这片让人不太舒服的区域,即将踏上灯火通明、车流不息的主干道时,一阵若有若无的、断断续续的哭声,像一根冰冷的蛛丝,猝不及防地钻进了他的耳朵……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