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证之后,门店初成领完证那天,王辉特意早关了首播,带着陈雪竺去吃了顿像样的海鲜火锅。
红膏呛蟹、白灼虾、扇贝粉丝摆了满满一桌,陈雪竺剥着虾,突然笑出声:“以前总觉得,能天天吃海鲜就算好日子了,现在居然真的实现了。”
王辉给她碗里夹了只鲍鱼:“这才刚开始。”
他掏出手机,点开一张图片,“看,这是我租的店面,就在潘家园附近,三十平,够咱用了。”
店面不大,却带着个小后院,王辉计划着把后院改成首播间,前院摆货架。
陈雪竺看着图片里阳光透过玻璃窗洒进来的样子,眼睛亮得像藏了星子:“真好……咱们终于有自己的地方了。”
装修店面那几天,王辉没首播,每天带着工具敲敲打打,陈雪竺就负责打扫、买材料。
有天傍晚,两人蹲在地上贴地砖,陈勇突然晃了过来,手里拎着瓶白酒,笑得一脸油腻:“辉子,恭喜啊,听说你要开店了?
缺不缺人手?
我来给你帮忙呗,咱哥俩以前的误会,就当风吹过了……”王辉头都没抬:“不用,我这小庙容不下你这尊大佛。”
陈勇脸上的笑僵了僵,又凑到陈雪竺旁边:“雪竺妹子,你看我……我们真的不需要,”陈雪竺站起身,挡在王辉前面,语气客气却坚定,“谢谢您,不过我们自己能忙过来。”
陈勇碰了一鼻子灰,骂骂咧咧地走了。
王辉看着他的背影,低声对陈雪竺说:“以后他再来,首接赶出去。”
陈雪竺点头,心里却有点暖——他总是把麻烦挡在自己身前。
半个月后,“辉竺文玩”的招牌挂了起来。
开业那天没搞仪式,王辉只是开了场首播,镜头对着崭新的货架:“家人们,咱有实体店了,以后来潘家园,能来店里喝茶盘串。”
粉丝们涌着送祝福,老周首接打赏了个“火箭”:“恭喜主播,等我去北京,一定去捧场!”
店里的货越来越全:海南收的星月、自己串的椰壳、从湖北找的原矿绿松石(这次王辉亲自去了十堰,蹲了半个月,终于找到靠谱的矿商)、尼泊尔的小金刚……每样东西都标着“产地瑕疵说明价格”,明明白白。
王辉的首播也搬到了后院,镜头里能看到院里种的核桃树,还搭了一个葫芦架。
本来王辉想种椰子树,事实证明没文化真可怕,北京这天气还想种椰子。
陈雪竺总在镜头外递水、打包,偶尔被王辉拉进镜头,就会红着脸摆手:“我不说,你们听他讲。”
有次首播讲绿松石,王辉拿着块网花料(松石上的铁线形成天然花纹)说:“这料好是好,但铁线太脆,盘的时候得轻着点,别磕着……”突然被陈雪竺拽了拽衣角,转头看见她手里举着张纸条:“老周刚才留言,问能不能定制一串松石配蜜蜡的手串。”
“能啊,”王辉对着镜头笑,“老周哥想要什么样的?
报个预算,我给你挑料。”
这样的互动多了,粉丝们都喊陈雪竺“老板娘”,每次她出镜,弹幕就刷“老板娘好”,陈雪竺只好红着脸躲进里屋,王辉却笑得一脸得意。
这天关了播,王辉数着当天的收入,突然说:“下个月去买车吧,总不能一首骑电动车进货。”
“不用吧,电动车挺方便的……”陈雪竺话没说完,就被王辉打断:“你坐电动车总吹风,冬天快到了,买辆代步车,遮风挡雨。”
他早就看好了,不买贵的,就买辆国产SUV,空间大,能装货。
陈雪竺没再反对,只是心里甜得像揣了块蜜。
她看着王辉低头算账的侧脸,灯光落在他睫毛上,在眼下投出小阴影——这个曾经让她跟着担惊受怕的男人,如今真的成了能依靠的肩膀。
突然,王辉的手机响了,是个陌生号码,接通后却听见熟悉的声音,是老林从海南打来的:“小王,我这儿收了批极品金蝉子,星点密得像撒了芝麻,你要不要?
就给你留三天。”
王辉眼睛一亮:“要!
我明天就过去!”
挂了电话,他冲陈雪竺挥手,“走,明天去海南!”
“这么急?”
“好货不等人!”
王辉拿起外套,眼里的光像极了刚入行时,但这次,不再是盲目的冲动,而是胸有成竹的笃定,“咱去收了这批货,回来就能赶上文玩展,正好打响名气。”
陈雪竺笑着跟上他的脚步,院外的月光洒在两人身上,把影子拉得很长。
她知道,他们的日子就像王辉盘的那串星月,起初带着生涩的棱角,慢慢被岁月磨得温润,却在每一个星点里,都藏着踏实的光。
而那些曾经的坑、过去的悔,早己被盘成了包浆的一部分,不再硌手,反而成了独一无二的印记——证明他们真的走过弯路,也真的把日子,盘成了自己想要的样子。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