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疏桐再次睁眼时,最先闻到的是一股清雅的熏香,混着阳光的暖意,飘满整个房间。
她动了动手指,触到的是软乎乎的丝绸被褥,绣着细密的缠枝莲纹样。
看来,她没有做梦,她似乎来到了一个过去的朝代。
赵疏桐躺在一张古色古香的拔步床上,眼睛盯着帐角铜铃随着微风轻轻晃动,脑中把《朝代歌》过了一遍又一遍。
而此时,房间外传来压低的说话声,清晰地钻进耳朵里。
“皇后娘娘,谢淑妃那边己经安置妥当了。”
一个女声说,“西郊佛寺住持来报,她今早起程只带了装佛经的木匣子,没带任何首饰。”
另一个女声响起,带着几分疲惫却依旧威严:“谢家那几个子弟呢?
调往各州府的文书都发下去了?”
“都发了!”
先前的女声答,“吏部盯着呢,三日内必须离京,去的都是永州、柳州这些偏远地方,短时间翻不起浪。”
赵疏桐心里一动。
谢淑妃?
谢家?
劫持自己的人,好像也姓谢来着?
她正想再听,床帘忽然被轻轻掀开。
走进来的正是之前那个穿明黄宫装的美妇人,发髻上的凤钗换了支素净的羊脂玉钗,眼下带着淡淡的青黑,显然是没休息好。
看到赵疏桐醒着,她眼睛瞬间亮了,快步走到床边。
“疏桐!
你醒了!”
美妇人伸手,轻轻握住她的小胖手,指尖带着温温的暖意。
赵疏桐张口,下意识喊出两个字:“母后……”她自己都愣住了。
她分明不认识这个女人,可这两个字像刻在骨子里,自然而然就说了出来。
沈皇后眼泪瞬间掉下来,忙用帕子擦了擦:“太好了,你终于醒了!
快,传太医!”
守在门外的宫女应了声,快步跑出去。
没一会儿,一个穿着藏青色官袍、背着药箱的太医就跟着进来,躬身行礼:“臣见过皇后娘娘,见过大公主。”
“快给公主诊治!”
沈皇后急声道。
太医应下,走到床边。
他先伸出手指,搭在赵疏桐的手腕上,闭上眼睛细细把脉,指尖轻轻按压脉搏。
片刻后,太医收回手,问道:“大公主,您现在头疼吗?
胸口有没有发闷的感觉?”
赵疏桐摇摇头:“不头疼,胸口也不闷。”
太医又从药箱里拿出一根银针刺,在烛火上烤了烤,轻轻刺入她手腕处的穴位,停留片刻后拔出。
“公主有心疾旧症,臣再看看舌苔。”
赵疏桐乖乖张开嘴,太医仔细看了看,又用手摸了摸她的胸口,从药箱里拿出一小包草药:“这是丹参、当归和茯苓,煮水喝能理气活血。
公主此次虽受了惊吓,却意外疏通了气血。”
沈皇后立刻追问:“太医的意思是,疏桐的身体无碍了?”
“是。”
太医躬身答,“公主头部只是轻微磕碰,己无大碍,按时喝药就能痊愈。
更难得的是,她的心疾似乎己经有所好转,之前臣诊断时脉息紊乱,如今脉息平稳,竟有痊愈的迹象,真是因祸得福。”
沈皇后脸上的担忧瞬间散去,长长舒了口气:“太好了!
多谢太医!
彩莲,送太医出去,赏银五十两。”
守在一旁的彩莲连忙应下,引着太医往外走。
太医走到门口,又回头叮嘱:“公主刚醒,不宜吃油腻食物,可多喝些小米粥、百合汤,养养脾胃。”
沈皇后点头:“本宫记下了。”
待太医走后,沈皇后坐在床边,轻轻摸着赵疏桐的头发:“饿不饿?
母后让膳房给你煮了小米粥,加了点冰糖,你尝尝?”
赵疏桐确实有点饿,点了点头。
沈皇后立刻让人把粥端来,亲自用银匙舀了一勺,吹凉了才递到她嘴边:“慢点喝,别烫着。”
甜丝丝的小米粥滑过喉咙,暖得人心头发热。
赵疏桐一边喝,一边偷偷观察沈皇后。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宫女的声音:“娘娘,李贵妃带着二公主来看大公主了。”
正说着,殿外传来一阵脚步声,一个清脆的童声小声问:“姐姐醒了吗?
我带了御膳房新做的糖人,特意来看姐姐!”
赵疏桐抬眼望去,先看见个穿着石榴红小袄的小姑娘跑进来,梳着圆滚滚的双环髻,发间扎着粉绫子丝带,跑起来丝带一飘一飘的,像两只振翅的小蝴蝶。
小姑娘身后跟着位穿着杏色宫装的女子,眉眼弯弯的,鬓边簪着支珍珠步摇,手里还提着个描金缠枝莲的食盒,一看就透着和善。
“贵妃娘娘安!”
殿里的宫女们连忙屈膝行礼,声音整齐又恭敬。
被称作 “贵妃” 的李贵妃摆了摆手,快步走到床边,看到疏桐苏醒了,眼前一亮:“大公主可算醒了。”
她说着转头对身后的小姑娘招手,“清桐,快把你藏着的好东西给姐姐看看。”
叫清桐的小姑娘立刻把背在身后的手伸出来,捧着个用竹签插着的糖人小兔子,献宝似的递到赵疏桐面前:“姐姐你看!
这是御膳房刘师傅刚给我做的,我特意让他捏了小兔子,刘师傅说吃甜的能压惊,姐姐你快尝尝!”
赵疏桐看着那只糖人小兔子,眼睛瞬间亮了,兔子的长耳朵翘得精神,圆尾巴捏得憨态可掬,她小时候在老家庙会见过糖画,可从来没见过这么精致的。
“谢谢。”
她礼貌地接过糖人,低头轻轻咬了一口,甜丝丝的麦芽香在嘴里散开,带着点焦香的暖意,连心里的沉郁都好像被化掉了些。
“清桐这孩子,昨天就念叨着要给你带糖人。”
李贵妃笑着把食盒放在床边小几上,打开盖子露出里面几样精致点心,“今天非要过来,也是赶巧,大公主终于醒了,醒了就好。”
沈皇后面色也和缓了不少,“劳烦妹妹特意跑一趟,还带这么多东西。”
李贵妃接过宫女递来的茶,抿了一口才轻叹道:“方才臣妾从皇上过来时,听说寿康宫那边又闹起来了,太后娘娘不肯搬去上阳行宫静养,非要让人去请陛下,说有要紧事要见陛下,拦都拦不住。”
沈皇后的手猛地一顿,随即冷笑一声,声音里没了方才的温和,多了几分冷意:“她倒还有脸见陛下。
谢元安和谢思攸,一个是她亲兄长,一个是她亲侄子,这两个逆贼在宫宴上企图行刺陛下,她敢说她丝毫不知?
“陛下念着母子情分,没株连谢家旁支,只处置了首恶,己经是天大的仁慈,她凭什么还要求见?”
赵疏桐握着糖人的手都顿住了,隐藏在每个中国人身上的八卦基因开始作祟,更何况,可不是一般的八卦,这可是谋逆呀。
有中国人能听到这样的八卦?
“更过分的是,” 沈皇后的声音压得更低,眼神里满是恨意,“这两个逆贼居然误伤了疏桐!
可怜我儿小小年纪居然要受此大罪,本宫恨不得生啖其肉!”
赵疏桐下意识摸了摸脑袋,差点忘了,她也是八卦中的一员。
李贵妃连忙温声安慰:“皇后娘娘息怒。
大公主吉人自有天相。”
说完又像是想起什么,“倒是一同被劫持的秦家小姐,听说那天受了惊吓,回去就高烧昏迷,至今没醒,秦将军这几日天天守在府里,府中上下乱作一团。”
“秦家小姐?”
沈皇后皱起眉,立刻对旁边的宫女吩咐,“快传本宫的旨意,让太医院再派三位医术好的太医去将军府,务必治好秦家小姐。
另外再备些人参、燕窝,一并送去,就说是本宫的心意。”
“娘娘放心,奴婢这就去办。”
宫女连忙应声退下。
一首乖乖站在旁边的赵清桐,这时才拉了拉沈皇后的衣袖,小眉头皱得紧紧的,声音带着点担忧:“母后,姐姐什么时候可以和我一起去玩?”
沈皇后见她一脸认真的模样,心里的火气消了大半,伸手摸了摸清桐的头,柔声道:“姐姐很快就会好的,等姐姐好了,就让她陪你去喂小鸭子,好不好?”
赵清桐立刻点头,又凑到赵疏桐床边,小手轻轻拉着她的衣角:“姐姐你要快点好,我还藏了好多好玩的,等你好了都给你看。”
赵疏桐看着妹妹认真的小模样,又看了看沈皇后眼底的关切、李贵妃温和的笑容,茫然的点点头。
所以,她真的是穿越了?
最新评论